科学“偷懒”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南师附小 孙小娟
“做一件事至少有一百种方法。”魏书生的这句话深深在脑中烙下印记。 的确,这本书里很实用,介绍了许多具体的措施,让我受益匪浅。当然,这些方法不可生搬硬套,我们自己在实践时仍需再动脑筋,毕竟一届一届的学生不一样,每个个体也尽独特,也因为“每件事至少有一百种方法”。总得说来,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结合自己的生本实践,再加上之前读的《把班级还给学生》想到了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套用起来就是“正确的科学的理念都是一样的”。生本理念就是“高度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时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中,顾名思义,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要充分依靠学生,而非教师。在这两本书中,有很多做法是“异曲同工”。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地接受改变,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我们必须发展自己,当我们拥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也就有了更大的教育影响力。
二、民主与科学
魏书生自己认为,其当班主任的关键在于靠两大点:民主与科学。他总是以商量的口气与学生探讨班级事务,总是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层层负责、层层分工,做到“学生能管的事班干部绝不管,班干部能管的事班主任绝不管”,这种民主不是孤立的,它首先是科学的。
1、系统的制度观。
“以法治班”是魏书生管理班级重要也是主要方法,其班规班法包括“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两大部分,共107条,几乎不留可钻空子的空间,而且还随时根椐需要进行补充。有了这些制度的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秩序井然。但是光有这些制度是不够的,围绕这些制度他还建立了完善的执行机构。大到“常务班长”,小到“炉长”“花长”,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执行一部分制度和管理的权力,而且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尤如“公检法”部门之间的关系。正是有了系统的制度化,才使班级管理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更具科学化。
这样的方法我们许多人都在用,比如我也在班级中设立“黑班长”“红花长”“作业长”等各种“小小长”,几乎每个人都是“长”。
2、爱的“惩罚”。
谁都明白,教育学生光靠“爱心”“赏识”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没用的,至少是收效不佳的,尤其对于那些顽劣的学生。所以,教育必须要有“惩罚”。在两书中,关于“惩戒”有类似的做法。比如魏书生在学生犯错,必须写500至几千字不等的说明书或心理病历,以及唱歌、做好事等。《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中,也有《弹性惩戒通知单》,“为全班同学做一件好事,有一半以上的人签字认可”“自带几盆鲜花来美化教室,并认真负责养护”等等。这些惩罚比批评说教要温柔,更易于接受。
三、关爱与坚持
写在纸上的爱,须臾就可读完。挂在嘴边的爱,转身就会忘记。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雕刻在其心灵深处,才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魏书生在书中谈道:“光强调教师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心事”,有时我们需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辩证看待学生的缺点”,“补丁可以绣成一朵花”,靠智慧让学生摸的着我们的关爱,没有将爱心坚持至终。
四、凡事讲效率
这一点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这一届学生,有一个邋遢的孩子,做事没有任何时间观念,磨磨蹭蹭,看着她写字、收书本急得恨不得帮她收好。听很多小学毕业生说,到了初中,一定要快,学科多,作业多,做都做不完。正好看到书中有一节这样的内容,产生了共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本来就动手能力弱,千万不能形成了不急不慢的磨蹭坏习惯,我想以后一定要有意识训练学生“快”。动作快,做事找“快”方法。
教育是门艺术,它不断更新,唯有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