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672
post:490672

董艾青 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5-03-06 15:58
  • 作者:董艾青
  • 点击量:

                   读闫学《牵到河边的马》有感

  

    从书名看不出任何作者思想的书,究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理念呢?

    首页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天,一个牧马人将他的马群牵到了河边。望着哗哗流淌的河水,他的马不自觉地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掉头跑了回去,因为它们不知道河水是深是浅,也不知道河的对岸是否真的有值得一看的风景,毕竟来时的路是安全和熟悉的。牧马人难以前后兼顾,持鞭追赶一阵,也只得任其逃去;一部分站在河边观望了一会,也许是抵挡不住前方的诱惑,也许是看见了牧马人高高举起的鞭子,它们战战兢兢地下了河,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迈开它们的前蹄,在因为恐惧而变得跌跌撞撞的试探中,它们艰难地走到了对岸;另一部分胆量比较大一点,而且它们是那么希望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于是它们不仅下了河,惬意地享受着河水的清凉无比,还边饮河水边观赏着周围的风景,很快它们就到了对岸,经过河水的一番沐浴之后,它们精神焕发地走上了新的征途。面对远方,永远追求那份新奇与未知,永远坚信那里有更美的风景,哪怕磕磕绊绊,哪怕诚惶诚恐,也决不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个故事启发了我。对于教育来说,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同样面临着马儿们的选择,——除了坚定、执著地前行,我们别无选择。——而那群牵到河边的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自己。这是序言中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也就有了此书这名。

    看到这里,让我的好奇心告一段落,但读下去的欲望却高涨起来这是一本没有严谨的学术理论,又不同于散漫的教育随笔的教育著作。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晦涩难懂的字眼,书中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交织着欢乐与喜悦,思索与迷惘

    书中每一篇文章的题目看起来都很美,《纷飞的翅羽》是由《小珊迪》一课谈文本的多元解读。阅读主体的不同会导致对文本的感悟不同,通过巧妙提问,在教师的鼓励下,让每个孩子思维的翅膀纷纷飞翔在各自的天空,尽管每个孩子起飞的地点、角度,飞行的高度、广度,以及看到的风景可能很不相同,但他们一样感到了自由的快乐,感到了收获的喜悦;《当蝴蝶飞进教室》讲的是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地将突发事件化为课程资源,让我明白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教育资源,关键要靠老师去用心发现,合理利用;《美丽的白纱巾》让我明白最朴素的教具也能创造出最佳的效果,而不是课堂上的多媒体作秀。《悲怆的月光》反映了当前学科整合中出现的大篇幅的动画欣赏、音乐欣赏问题,指出了一些喧宾夺主、舍本求末的教学误区,让我认识到同样作为语言学科的英语教学,也应该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根”上。做驰骋的马和还是拉磨的驴本书的第四部分名为会跳舞的小草,收录了闫学老师的数篇教育故事。看着一个个在我眼里微不足道但却在闫老师笔下充满着真挚情感的故事,不由地想到了闫学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

   读这本书收获真的不少,不管是教学的理念、方法,还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读她的书,看到了闫学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她的不屈精神。正如她在前言中写的那样:“面对远方,永远追求那份新奇与未知,永远坚信那里有更美的风景,哪怕磕磕绊绊,哪怕诚惶诚恐,也决不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