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573
post:489573

斯霞文集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4-02-21 14:14
  • 作者:杨婧
  • 点击量:

《斯霞文集》写的是斯霞老师的教育生涯,内容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育人之道”,是斯霞老师撰写的在各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包括“教育思想篇”、“教学思想篇”和“家庭教育篇”;第二部分是“斯霞之路”,是专家撰写的有关斯霞的教育事迹、教学经验的报道特写和评述,包括“爱心育人”、“师生楷模”、“霞红满天”。从书中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孩子。  

   一、为人师要先做好“人”

    做个好教师难,做个德艺双馨的好教师更难。在斯霞老师身上,集中了人民教师和中华民族女性几乎全部的美德。她的高尚品德在教育界有口皆碑。她深知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标,做人、做个好人是教师的根基、根本;她深知小学生非常崇拜老师,事事模仿老师,所以认为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她坚守“人要有点精神”的做人准则,在七十二年的教师生涯中形成了“斯霞精神”:一旦许身教育,便为之奋斗终生,一旦选择了小学教师的职业,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便执著地热爱、勤奋地进取,做第一流的工作,创第一流的业绩,体现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当“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遭到批判时,她不随波逐流,否定自己,没有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体现了自尊、自信的精神;她在荣誉面前,非常清醒,做到博采众长,留心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向王兰老师学习制作幻灯片,向袁浩老师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向袁瑢老师学习活跃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霍懋征老师学习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有自知之明。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她主动放弃升迁的机会,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做春蚕,做红烛,体现了甘做人梯的崇高精神。

    我们学习斯霞,首先要学习她的人品,像她那样做个自强、自信、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个正直、无私、勤奋、敬业的人,做个通体透明大写的人。

    二、爱孩子,爱事业,爱之深,爱之切

熟悉小学教育的人都了解,母爱教育几乎是斯霞的代名词。她以一颗童心,爱学生之所爱,乐学生之所乐,悲学生之所悲;她爱所有的学生,甚至偏爱差生;她把爱洒向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德、智,还有体、美、劳。铸成她终生遗憾也是最能体现对学生的爱的典型事例是:她的爱人临终前,医院送来病危通知时,她还在进行家访!她用胜过母爱之爱、胜过亲情之爱来爱学生,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的教育,学会被爱与爱人。她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小学教师工作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源于对教育工作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解放前她许身教育,是为了靠教育以救国;解放后她初衷不改,是为了靠教育以强国。她清楚地认识到,强国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基础在小学。

她说过:“我们所从事的小学教育是教育这座宝塔的基础、底层。任何一个登上宝塔顶端的人,都不可能逾越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可见,她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强国、富国的企盼,源于对伟大祖国的爱。这才是斯霞爱的教育的真谛!

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斯霞老师教学七十载,包括解放前二十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对中国的小学教育认识最清楚,了解最透彻。她的教育理念是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淀下来的,她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是从一节节课中凝炼出来的,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重视学习,又大胆创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仅是鲜活的,而且是先进的。这些理论和经验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在全国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提出的提高教学效率的观点等等,在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我们要学习斯霞老师教书育人的目的观。她深刻地认识到教书为了育人,把培养所有的学生成才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她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育人,她在教学工作中体现着育人,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使他们越学越聪明,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越学越会学。在小学阶段给孩子打下做人的基础,积蓄学习的后劲。

    斯霞老师之所以永远年轻,是因为她有一颗珍贵的童心。童心是智慧之树的小嫩芽,是创造之花的花骨朵;同时童心也是师爱的源泉。如何使爱的光芒真正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前进的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信任学生,以爱服人;理解学生,以爱待人;尊重学生,以爱制人;关心学生,以爱感人。但愿所有的老师,都能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纪伯伦说“爱在爱中满足了。”我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心,才能点亮童心。世上千般物,难得是童心。童心有无限的魅力,更有美好的憧憬。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下一篇:坚持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