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389
post:489389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5-03-06 15:05
  • 作者:孟凡栋
  • 点击量: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假期花了一段时间把这一本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看了一遍,真是感想颇多,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提供给儿童的教育,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需要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变的容易了,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由知识生产者变为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者,《教育走向生本》为我们教师明确了一条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主导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因而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先转变教育观念,师本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备课时,我们要以生本的态度来备教材,备学生,就像郭教授说的要为学生的好学设计,而不是为教师的好教设计.上课时要以生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呵护学生的探究精神;批改作业时同样要以生本的态度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通过了解生本教育,还改变了我原先对优秀教师定位,现在我觉得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教育要走向生本,老师的教要从学生出发.郭思乐教授的这本好书,值得我们不断地品读,不断学习,相信也会不断得到启发.

上一篇:潘燕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