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地走下去
读《今天 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假期里我读了《今天 可以这样做教师》 ,有感于书中每位好老师,有感于每位老师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事,有感于一个个感人的教育故事,有感于一个个成才的学生。无论是常丽华老师的:小蚂蚁们的伟大起点,还是俞玉萍老师的:让百合开在每个孩子的心田,都让我感受到老师给予每一位孩子的期盼和憧憬,愿把幸福之花种在孩子心田,教给孩子无比的自信;无论是陈文胜老师的:培养思维是教学的最高技巧,还是菲利普. 比格勒老师的:给学生“活的教学”,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学应如此,教学不是把学生不会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不是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可问,不是直接单一的告诉,而是培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是把人教得有自尊,有自信!再看,无论是雷夫老师的:一个创造教室奇迹的人,还是王金战老师的: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都让我再次确信这些老师是真正优秀的师者,他们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毅力创造了一个个教育奇迹,即使是对所谓的“差生”,也是如此的尊重与友好。除此之外,朱良才老师的: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也让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特别关注到从“量性敬业”到“质性敬业”这两种当代教师的敬业。
这本书中的每位老师都很伟大,他们也许做着我们所有老师每天都做的同样工作:上课,改作业,教育学生,课后谈心,辅导差生,家校练习,但是他们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将最差的学生教导成进入北大学习的优秀学生。这些故事娓娓读来,一方面觉得很平常,另一方面,又会觉得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与坚守,对理想的坚守,对信念的坚守,使得这些草根名师如此闪亮与动人!
写读后感,我想更多的写写我的随感,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其一: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其二: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
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看到书中写道开学第一天,美国教师的“见面礼”,一共有12件礼物,这其中包括:牙签、创口贴、橡皮擦、巧克力、面纸、棉花球等,这些礼物是多么的温暖和充满着人文气息啊!它传递的是爱,是关心,是激励,是宽容,是谅解,是要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教育应该是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学会做人。眼下很多父母和老师都认为自己很懂教育,关于教育的条条框框倒也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经常见到以下的场景:孩子见到老师面无表情,绕道而走;同学之间欺软怕硬;晨会上唱国歌的孩子越来越少;一旦同学间争执起来,个个毫不相让,难道我们的老师没有强调吗?我们的家长没有告知吗?这些我们都做了,该说的都说了,该教育的也教育了。但是老师和家长不必泄气,教育的坚持与坚守是每位老师和家长的职责。 教育应该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应该以小见大,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这里不妨给孩子建立一些规则,一方面可以有所约束性;另一方面,时刻让孩子保持自省的状态,判断自己的行为。一旦规则被建立起来,学生便开始体验学习的内在快乐。
这学期我即将接手三个不同的班级,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经常想,我能为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谈谈我的教学之路?谈谈我以前的学生?谈谈好玩的教育故事?最终我决定给他们看看我制定的班级奖罚制度:
六(1)(2)(3) 班英语课奖罚制度
本班所定制度秉承“赏罚分明”, 旨在让每位学生把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我还不认识各位,不了解各位,但是一定尽早进入状态,各位加油!
1. 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倾听,表现优异者奖励5-10元。 (10元为创意的发言)
2. 作业认真完成,连续3次得A, 可换得5元钱,凡有3个A星,得5元钱。
3. 及时订正作业,一次没有订正的可原谅,两次以上罚5元。
4. 听写每次全对可得1元,连续5次全对得5元,再此基础上再奖励5元。
5. 单元测试100分可得10元,98-99.5分得5元。
6. 公开课发言好,表现优异,可得10元。
7. 四人一小组,整体表现好,如:作业及时,作业正确率高,上课活跃,发言积极,每个成员可以得5元。
8. 按时交各项作业,凡是不交者,一律罚5元。
9. 早自习迟到者(7点40分之后), 一律罚5元。
10. 上课未做好课堂准备,在老师进教室前讲话做小动作者,一律罚5元。
特设进步奖:一次性加奖10元-20元不等。
所得的钱你可以:
1. 兑换免作业卡 (30元以上可以兑换)
2. 兑换小零食和饮料(30元以上可以兑换)
3. 兑换游戏时间 (中午午休,30元以上可以兑换)
4. 兑换和老师的合影留念 (30元以上可以兑换)
5. 兑换一个小要求 (60元以上可以兑换)
6. 兑换老师私家珍藏的小礼品 (60元以上可以兑换)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付出的未必马上就能看得出回报,未必马上就能改变一个孩子,但是长久的,坚定地陪着孩子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魏书生,中国教育永远的神话,他坚守理想,坚守信念,坚守宁静,坚守常识,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家;自称“布衣”“草根”的薛瑞萍,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也许这些老师都是平凡的老师,但是他们却很好地诠释了:老师,你可以走多远?你愿意走多远?你如何走的更远?
这让我想到,刚工作的时候,我只想好好教书,尽自己的能力让每位孩子都取得好成绩,那个时候公开课是常有的事情,一节连一节上,自己倒也乐意,但是很少有时间静下来反思与研究,上完的课丢到一边,不去碰,不去想,生怕自己又再次回想起磨课的艰辛。常常上完了一节就满足现状,甚至还沉浸在数量上。这几年公开课少了,自己也渐渐变得不满足现状了,教学强抓的同时,我愿意写写随笔啊,案例啊,论文啊,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想法,公开课上完再也不会扔到一边,而是及时总结成文,做好剩下的工作。于是,我开始了漫漫的写作之路,一次次的发表都能让我兴奋好一阵子,我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我走了很小的一步,但是我愿意走,我乐意追随自己的脚步出发!下面的路呢?我该怎么走,我想老师绝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者。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觉得自己的水平在走下坡路,越教越不淡定!很久以来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来充实自己。这条路该怎么走?我想我明白!至于自己能走多远,不去想,只求可以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