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423
post:488423

钱烨 读后感《思维导图》

  • 发布时间:2016-09-04 22:17
  • 作者:钱烨
  • 点击量:

《思维导图》读后感
与这本书结缘有几个因素,一是在最近很多公开课上有很多老师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故事的教学,感觉新鲜又有效;二是暑期前写的那篇论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一文中有对于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否有影响的讨论;三是亚马逊搞活动……于是,这本书便落入到我的手中。
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例如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重点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可以积极的倾听讲课者,而且还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是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是用了我们的视觉器官。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更加给我科普了Thinking MapMind Map的区别,因为中文都翻译成“思维导图”,所以很长时间我都以为它们就是一种工具。事实上两种思维导图不仅来源不同,而且表现形式、使用方法、应用特点均有较大差异。我读的这本书就是Mind Map,是利用图形技术,将发散性思维展现为视觉表达。在中国,Mindmanager, Imindmap, Xmind等绘制Mind Map的电脑软件也有很多。它有四个基本特点:1.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像上。2.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辐射。3.分支由关键词或者关键图像构成。4.使用色彩、图画、代码加以修饰。
Thinking Map最初兴起于美国,是教育学博士David N.Hyerle1988年开发的一种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是用来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这两种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表现形式不同(见下面的图12),教育领域的应用程度不同,分别侧重认知与元认知。
1 Mind Map
 
 
 
 
 
 
 
 
 
 
 
 
 
 
                       28Thinking Map的图,每一种表达相对固定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