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闲逛时发现了这本,看似很深读起来却很轻松,认真读起来却又觉得值得慢慢思考,虽然没能全部读完,但是就其中的部分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想!
丹尼尔是位犹太人,与其它出色的具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思想家和金融家类似,以其勤劳与智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尽管他研究社会生理学,但在认知科学以及行为经济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特别提出判断和决策制定的新理性模式,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以至社会行为,经济决策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为了说明专业的直觉并非全部是以真实的经验中得来的,丹尼尔讲起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他采访了一家大型金融公司的首席投资官,这位投资官告诉丹尼尔他刚买了福特汽车公司上千万美元的股票,问他如何做出这样的决策,投资官回答说他刚参加了一个车展,感觉很好,“这还用问,他们生产的汽车太霸道了”。投资官很自信,对自己的决定很满意,他根本不考虑福特公司的股票最近走低,而他反而跟着自己的直觉行事,显然情感上,他喜欢汽车,喜欢福特公司,也喜欢持有其股票的感觉。 这个采访将我们带入大脑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于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或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在前一篇博客《留学生加拿大寻医记》中凭情感和记忆而决定让我女儿中断学习回国做一次身体检查,显然这是“系统1”在起决定性作用,偏见和怀疑引导我们作出极端的选择,但如果某个人有相关的专业医学知识,她或许能更好地认清情况,头脑中形成的直觉性解决方案就很可能是正确的。前面谈到的投资官所面对是否买福特公司股票的问题比较复杂,于是“系统1”用简单的问题——我喜欢福特汽车吗?来不自觉地取代复杂的问题,从而形成了答案并作出了投资选择,这就是直觉启发的核心观点:在面对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 相对于“系统1”的快思考,大脑还有“系统2”的慢思考,这是有意识的慢思考,它通过调动注意力,调动自己学习过的理论和科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由于是综合性,所以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有时直接采纳“系统
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而所有这些运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需要集中注意力,如若注意力分散,运作也随之中断,比如开车需要注意力集中,如果同时你用手机打电话,由于要回答问题,它也需要注意力,这样注意力就分散了,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但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到其它事情上,比如开车打手机,同时还在找路标,则将十分危险,因为费脑力的活动会相互影响。 关于“系统1”和“系统2”的关系,可以说“系统1”是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通常“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系统2”接受并处理这些信息,通常情况下“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接受“系统1”的建议。但如“系统1”遇到麻烦,则“系统2”会出面解决,所以它俩分工非常高效:代价最小效果最好。你可以将它俩想象为大脑内部的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能力和局限性,但它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虚拟出来的两个角色。
读这本书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经常习以为常的感觉、直觉其实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