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论文名称 |
组织单位 |
级别 |
1 |
姜玲 |
“从《简单电路》谈教学目标的细化” |
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师大研究中心论文 |
国家一等奖 |
2 |
郭静 |
“修改文字”教学案例 |
省教研室 |
省二等奖 |
3 |
李霞 |
话语形式与话语内容案例比较研究 |
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4 |
陈明 |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
省教研室 |
省三等奖 |
5 |
孙晓娟 |
‘偷来的’不仅仅是物品 |
省“师陶杯” |
省三等奖 |
6 |
谢丽 |
踏着生命的节拍唱自由之歌 |
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7 |
姜 玲 |
活动中科技辅导员自我成长的实践与探索 |
省教育学会 |
优秀奖 |
8 |
张岚 |
二五一十还是二五得十——如何提高教学实效 |
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9 |
诸蕾 |
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
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10 |
於小丽 |
追寻“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
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11 |
郭静 |
预设式课件向生成式课件转化的实践研究 |
市教育局高师处 |
市一等奖 |
12 |
樊敏 |
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生美术鉴赏力培养的研究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13 |
蒋凌 |
小学美术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研究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14 |
冯印娥 |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生生活化研究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15 |
魏俊晨 |
继承中发展 借鉴中创新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16 |
周艳 |
关注教学细节 提升课堂品质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17 |
顾洁 |
关于校本课程“快乐英语”如何乐的研究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18 |
李霞 |
“三”回叙事性文章的教学探究 |
市教育学会 |
市三等奖 |
19 |
提秀雷 |
从社会学角度看教学过程中的差生 |
“师陶杯” |
省二等奖; |
20 |
张明娟 |
资料性课程资源的恰当运用 |
市教育学会 |
市三等奖 |
21 |
姜玲 |
案例《我与学生同收获》获 |
|
市三等奖 |
22 |
顾 洁 |
案例《喜欢你们这样叫我》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23 |
刘 飞 |
利用游戏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24 |
乔晓丽 |
课前质疑——提升问题意识,创造高效课堂 |
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25 |
李秀娣 |
精心设计练习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 |
市教育学会 |
市三等奖 |
26 |
孙小娟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高效化研究 |
区教育学会 |
区一等奖 |
27 |
张 泉 |
合理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
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28 |
吴海霞 |
浅析体育教学的几个方面 |
区教育学会 |
区三等奖 |
29 |
郎宁 |
字字有情生命如花——生本教学识字谈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29 |
孙小娟 |
“偷来的”不仅仅是物品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30 |
郭静 |
QB信息学校本课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31 |
任智 |
体育课程资源重组的策略研究与分析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32 |
朱红娣 |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33 |
张岚 |
说数学:让数学动起来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34 |
於小丽 |
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二等奖 |
35 |
魏俊晨 |
浅谈学生数学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36 |
张薇 |
“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37 |
顾洁 |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38 |
钱泓 |
小题也可大做——浅谈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39 |
张明娟 |
解读文本不能“急于求成”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0 |
董艾青 |
浅析师爱在作业批改中的价值体现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1 |
诸蕾 |
审小学英语公开课的畸形美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2 |
周艳 |
无为≠不为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3 |
孙权 |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之思考及对策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4 |
郭静 |
预设型课件向生成型课件转化的实践研究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5 |
顾洁 |
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江苏省教育学会 |
省三等奖 |
46 |
张泉 |
4AUnit 7It’s late (A&D)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一等奖 |
47 |
乔晓丽 |
课前质疑,课中讨论,课后反思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48 |
郭静 |
预设型课件向生成型课件转化实践研究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49 |
朱红娣 |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一等奖 |
50 |
孙权 |
有趣的食物链》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1 |
於小丽 |
认识分数》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2 |
诸蕾 |
Unit 7After school(A)》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3 |
吴海霞 |
艺术形体校本课程中学习动机激发的有效策略》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4 |
任智 |
体育校本课程资源重组的策略研究与分析》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5 |
朱悦 |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6 |
孙小娟 |
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绿色惩罚”的研究》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二等奖 |
57 |
严芳 |
数据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巧妙应用》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58 |
魏俊晨 |
“精”编学生作业,减轻学习负担》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59 |
刘飞 |
利用游戏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二等奖 |
60 |
刘淑洁 |
优化小学低年级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三等奖 |
61 |
甘泉 |
我的博客我的班》 |
南京市教育学会 |
市三等奖 |
62 |
於小丽 |
学生作业需“精心调配”》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一等奖 |
63 |
诸蕾 |
Unit 7After school(A)》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一等奖 |
64 |
张泉 |
4AUnit 7It’s late (A&D)》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一等奖 |
65 |
於小丽 |
认识分数》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一等奖 |
66 |
孙权 |
有趣的食物链》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一等奖 |
67 |
王寿波 |
低年级跳长绳教学方法的探索》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68 |
朱悦 |
浅谈作业评价》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69 |
陈明 |
自然语言描述在小学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70 |
尹润萍 |
音乐课堂:“完整”的艺术》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71 |
李霞 |
连贯思维训练,激涌欢乐“语花”》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72 |
陈明 |
所说即所想 所想即所写》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73 |
吴海霞 |
对体育教学的几个再认识》 |
玄武区教育学会 |
区二等奖 |
74 |
袁萍 |
教学设计《恐龙》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二等奖 |
75 |
姜玲 |
教学设计《我们吃什么》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二等奖 |
76 |
魏俊晨 |
教学设计《找规律》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二等奖 |
77 |
朱红娣 |
教学设计《Unit 7It’s nice(A)》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
78 |
朱悦 |
教学设计《3B Unit 9 Shopping》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
79 |
张明娟 |
教学设计《台湾的蝴蝶谷》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
80 |
郭静 |
教学设计《小小魔术师》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
81 |
袁萍 |
教学设计《赶海》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
82 |
孙小娟 |
教学设计《石榴》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
83 |
董艾青 |
教学设计《un vn》 |
玄武区电教中心 |
区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