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在南师大附小,活跃着一群爱南京,颂家乡的孩子,2016的寒假,学校多个班级的雏鹰假日小队的成员,手持附小特有的“访学护照”,参与了“传统文化在身边”主题活动。
低年级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小巧手制作了新年祝福卡送给亲朋好友,新学期的第一天恰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带着亲手制作的小花灯,共同欢度节日!
中高年级的同学们以小队为单元,共同分享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给大家的滋养。在六朝博物馆内,大家跟随着六朝的脚步,仿佛于千军万马之间为国效力;江宁织造府中,畅谈《红楼梦》故事,还挥毫在大红纸上留下了每一位队员写的“福”字;夫子庙学做花灯,甘熙故居剪窗花……小队的活动还受到了江苏电视台的关注。
以下是部分孩子的所见所感:
只见陈大师左手拿纸,右手拿剪,剪刀在图像中行走,游刃有余,成竹在胸。我们看得入了迷,个个跃跃欲试。在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几十分钟后,一幅幅有趣的剪纸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了。陈老师还现场为我剪了一幅肖像,同学们都说剪得非常像!
随后,我们参观了陈耀老师的剪纸作品。生龙活虎图、龙飞凤舞图、连年有余图等等,真是丰富多彩。《金猴送福》是陈老师的猴年新作,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寓意富贵吉祥。——五(5)中队房巧兮
我被吸引的是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莲花瓶。其颜色,是天青色啊,青铜的色泽,苍天的色彩!莲花象征着圣洁与纯净。我们“卡卡”拍下自己与花瓶的合影,定格在了这一瞬间。
——五(6)中队宋儒妍
在博物馆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传统文化在身边”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首先,我们参观了江宁织造史料陈列、红楼文学馆等,了解逛亭台楼阁时看到的楹联匾额内容出自《红楼梦》原著,并由当代红学名家手书。接着,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畅谈《红楼梦》五十三回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部分场景,了解贾家这个大家族春节的过法,当年并不叫“春节”,而是“过年”。队员之间还深入交流了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过年习俗。
——五(6)中队黄新程
我们今天扎的荷花灯,是花灯中最简单的一种,它让我们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奇妙,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花灯有着丰富的内涵:求平安、期丰年、盼好运、避虫害、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4)中队陆一骄
甘熙故居让队员们流连忘返,特别是亲眼观看了马连喜爷爷精彩的剪纸表演,亲耳聆听了他关于要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导,队员们上了一堂难忘的民俗文化课,收获很大。告别了马爷爷,离开了甘熙故居,那一件件珍贵的民俗物品,那幅精彩的“双燕绕兰报春”图永远地留在了队员们记忆深处……
——五(3)中队何沈钰
通过参观甘熙故居,我知道了中国有许多好玩又有趣的民间艺术,例如:剪纸、绒花、泥塑……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剪纸了。通过剪纸,我们还认识了中国南京剪纸大师马连喜爷爷。别看马连喜爷爷年纪大,可他那双手比班上的“巧手大王”的手还巧。马连喜爷爷准备剪纸公鸡,之间他的巧手拿着剪刀左剪剪,右修修,一只大红公鸡就剪好了。
——五(9)中队秦锐
新学期开学,学校将以“萌娃贺新春,非遗伴成长”为主题,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装扮民俗大街,展示学生们的假期作品,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至两个校区分别介绍和展演剪纸、扎花灯、做糖人等传统手工艺技术。秉承“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原则,深化“爱的教育”办学理念,让每个附小娃娃懂得“知福惜福勤为本,与时俱进当创新”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