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825
post:486825

南师大附小家长学堂之“陪是为了不陪,启动自主学习”开讲了

  • 发布时间:2017-04-04 20:03
  • 作者:孙权
  • 点击量:

2017年3月31日下午,南师附小家长学堂在东南大学大礼堂开讲。来自南京大学的教育学博士许浚老师为三四五年级的家长带来了主题为“陪是为了不陪,启动自主学习”的讲座。
本次家长学堂由赵筠副校长主持。她首先对许老师的到来,对三四五年级家长的参与,以及东南大学的场馆支持表达了真挚的感谢。随后,赵筠副校长表达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心声:陪读还是不陪?在陪读过程中,家长又会出现焦虑与抱怨,焦虑的是明知道这种陪读的方式会导致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差;抱怨的是老师的要求,班主任的督促,家长群的信息似乎都在传递一种信息“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家长没有陪”。
许浚老师从内驱力理论分析了学生不同的行动表现,有的学生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有的学生需要有人督促才开始写作业,有的学生即使有人督促也会把作业拖沓到最后一刻,甚至无法按时完成。而现在很多家长面对自己家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往往无从下手。许老师反问家长,当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他需要学习时,怎样会有好的学习习惯呢?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需要好吃的食物?需要干净的环境?还是需要有趣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的需要,但现在丰富的物质环境已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还需要这些,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孩子需要学习的内驱力和他需要食物、需要温暖、需要安全是同等强大的,但是,作为家长要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学习的内驱力呢?
答案就是陪伴孩子。那么,孩子需要怎样的陪伴?有家长疑惑了,我天天陪他写作业,难道陪伴得还不够吗?这里的陪伴不是指单纯的陪伴孩子写作业,而是陪伴他们,直至孩子体会到爱与价值。如何让孩子体会到爱与价值?如果家长都没有经历爱与价值,如何把爱与价值传达给孩子?许老师提示各位家长不妨反思一下,什么是家?家的功能是什么?冒着烟火,散发食物味道的厨房;母亲和孩子在家里一起忙碌着;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和孩子在家里谈论他;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些都是我们说到“家”能联想到的情景。
在这样的家庭中,如何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呢?许老师先给我们讲述了人为什么努力学习。有人曾说“当他想要向他所爱的人展示自己内在的美好时,他总能尽力去做”。那么我们的孩子爱家长吗?爱他的班主任吗?爱他的班级吗?因为爱,所以去努力学习。许老师与各位家长分享了三点经验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1.孩子今天被充满爱的眼神注视过吗?
2.孩子知道今天要达到的目标吗?
3.当他做到时,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奖励?如何奖励也是有学问的。初级的奖励,是充满爱的语言。之后是爱的接触,爱的肯定,爱的照顾,如给他喜欢的食物。最后才是爱的礼物。
赵筠副校长回顾了许老师的讲座重点。许老师育人育心的内心和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和老师。会后,家长纷纷表示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家长学堂中受益匪浅。(南师大附小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