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支教日记,新港中专校施向军老师,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教中心支教的点点滴滴。
这一周,我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第一次参加了专业部的教研活动。学生与我也渐渐的熟悉了,课程开展的比较顺利,学生基本能适应我的教学方式。
19机电A班的学生比较活泼,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还有学生下课时会主动和我聊天,问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虽然是全男生班级,但课堂纪律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也比较有规矩,只要和老师讲话都会主动站起来,这和学校长期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分不开的。部分学生还非常好学,表示了对这门课浓厚的学习兴趣。班上还有个别学生是从普通高中毕业后又来到职教中心读书的,他们想多学一点技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有些学生周末兼职,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也为家中减轻一点负担。
和学生的第一次合影,每个人都笑的很灿烂
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 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
对于一个在籍学生超过8000人(在校生超过5000人且绝大多数为住校生)的学校来说,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行为管理上,湟中职教中心采取了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文化建设上学校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在学校各种楼宇上都能恰到好处的呈现自己的学校文化与专业文化,让人印象深刻。
学校聘请教官进行半军事化管理
学生的课间操入场整齐有序
学校的学校文化与专业文化宣传随处可见
学校的楼宇命名有专业特色
周五下午是学校固定的的教研时段,我参加了主题为“明师德、守纪律、讲规矩”的专项教育活动。专业部赵部长邀请我首先发言,我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个角度谈了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谁来培养人”。经历了香港修例风波和近期中印对峙中的个别事件,这其实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其他老师也纷纷在老教师陈老师的引导下从个人座右铭谈起,表白了自己的从教初心以及教育工作思路。
学校的专项教育活动
非常感谢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的张莉老师,经过张老师的通报联络,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领导很支持我市名师工作室对湟中职教中心的专业建设进行对口帮扶,我们要好好策划一下这个活动,第一步我们将梳理出湟中区职教中心的专业建设状况与师资培养需求。
本周办公室星老师参加了省级教学大赛,祝愿她取得好成绩!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周末我们步行去了鲁沙尔镇西山的刘琦庙。史料记载,刘琦系甘肃河州人,为明朝永乐九年进士。永乐十七年,刘琦奉命进藏,任明王朝与西藏政府间互通友好往来的交际官员,代有扶蕃政治任务。他进藏后,皈依佛法,信奉佛教,在学习藏文、研究佛经的同时,大力介绍推行内地工农牧业先进生产,改进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民众收入,获得西藏民众好评,被西藏政府聘任为“财贸官”。阿米刘琦庙修建于1856年,由六世班禅指示四世赛多活佛与鲁沙尔民众共同修建,后毁于1958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十世班禅大师的关爱资助,按照原有风格,在原址重建,后又经过多次扩建。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经过一条古街,街两边的建筑很有历史感,有些建筑的门头雕刻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