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479
post:465479

品读诗意 对话诗人 叩问人生一一陈莉大语文工作室开展古典诗词教学研究活动


为了强化学校审美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陈莉大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以江苏省第三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课题《大语文教育观下五年制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古诗文教学为例》为抓手,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的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活动正在火热开展当中。

328日周三上午第1节,徐珊珊老师在1705班开设《那年花开月正圆——<题都护南庄><生查子>赏析》一课,听说读写相结合,通过“填词选句的游戏方式,提升学生对诗句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两首诗歌的赏析把握今昔对比的艺术手法;上午第2节,黄婷老师在将军山校区1620班开设《心中的桃花源——<归园田居><乞食>赏析》一课,课堂通过理想的桃花源、现实的桃花源、桃源的心境以及桃源的背后四个环节,学生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感悟一个坚守节操、独善其身,绝不与黑暗现实苟合的陶渊明形象;下午第1节,王学柱老师在将军山校区1711班开设《“一个愁字,别样愁情”———<虞美人><一剪梅>赏析》一课,王老师转变课堂固有观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利用“课内得法,课外用法”的方法,学生合作探究、激情展示,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诗词鉴赏的自由氛围,深入作者内心感悟情感;329日周四上午第1节,南珺老师在1515班开设《秋风秋雨两样情——<登高><秋词>赏析》一课,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赏析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秋作”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上午第4节,蒋馨怡老师在1708班开设《一般愁字别样情——<一剪梅><声声慢>赏析》一课,通过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了解词人人生经历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南渡前后期词人的不同愁情,教会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苦难忧愁;下午第1节,卢晨晨老师在1603班开设《以酒贯之,尽得风流——<月下独酌><行路难>赏析》一课,以酒与月为切入口,鉴赏李白诗歌,感受李白的内心情感,认识李白的人格形象;下午第2节,李卫卫老师在1703班开设《怎一个悲字了得——<旅夜书怀><登高>赏析》一课,课堂遵循传统诗歌教学的方法,注重诵读体验,在掌握赏析《旅夜书怀》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学习《登高》,领悟诗人悲苦情怀;下午第3节陆秋玉老师在1516班开设《一枝一叶总关情——<山园小梅>其一与<>阅读鉴赏》一课,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层层启发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情感,在问题研讨中感悟诗歌中的意象,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小组合作对比赏析《苔》,品味诗歌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歌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一首首诗词,犹如一幅幅隽永的画,“诗中有画”乃是诗词的艺术美之一。在教学中,工作室成员首先抓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或情境氛围营造,或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悟意境,品读诗意。诗词语言中蕴含了诗人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诗人常以诗“传情”,借诗“言志”,所以学生品读诗意的过程,也是探寻诗人内心情感的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展开对于诗歌阅读探究旅程,以诗解诗,在对诗人情感世界的对话之中,将诗词中的情感内涵投射于心湖。在感知情感的基础之上,教师创设“语用”空间,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哺育学生的诗心,构建学生诗化人生。

诗词教学不必拘泥于诗词本身,注重对古诗词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感悟与作者情感的感悟以及自身的生活感悟相结合,品诗与品诗人同步,品诗人与做自己同行,与诗人“心有灵犀”,将古诗“一点就通”,感受古诗词学习的快乐。

课堂是缺憾的艺术,虽然工作室成员的课堂仍存在许多需要反思和探讨的地方,但全体成员在践行“一轴心、四结合”大语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课外进行品读、感悟诗味人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路上一直努力前行!

(文/卢晨晨;图/孔运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