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8点,家住大厂街道太子山社区的老党员鲁邦年都准时穿上红马甲、套上红袖标、戴上小红帽来到社区内的3号沟进行巡河。退休后,鲁邦年积极投入社区建设工作,身兼数职,充分发挥余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带着“标配三件套”站好每一班岗
鲁邦年退休前在一家区属企业担任副经理,主抓人事后勤工作。2009年从单位退休后,他就来到社区再“上岗”,加入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文明城市创建期间,他都以身作则、带头参与,舍小家为大家,站好岗、做好事,为构建和谐社区出汗出力。
让鲁邦年最记忆犹新的是2014年青奥会期间,他的职责范围是太子山公园南大门,“当时青奥会招募志愿者,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南京举办这样大型的赛事,就像自家办喜事一样,我必须出出力啊!”今年,长江大保护是街道和社区的重点难点工作,鲁邦年又义无反顾地穿上 “标配三件套”——红马甲、红袖标、小红帽,勇挑民间河长重任,积极巡河护河。社区内3号沟是水环境治理重点,他每天定时拿起扫把和簸箕,与老伴一起,清理周边垃圾,清除沟边杂物与杂草,向附近居民宣传水环境治理新理念,为协助社区共同做好3号沟沿线的环境卫生工作而身体力行。
自费修好家门口破损小路
太子山社区新吴家洼片区都是私房,鲁邦年家住在新吴家洼13号,在他家附近从3号沟到园东路有一段长50米的路,路面破损严重,路过的居民常有摔倒。今年5月,鲁邦年自掏腰包买来水泥黄沙等材料,发动周边党员和志愿者一起,将该路段抢修好,“当时附近的蒋师傅和刘师傅都一起来帮忙,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弄了个安全围挡,第二天路面就干了。”鲁邦年说,这里私房多,住着不少高龄老人,路修好了方便大家,居民出行也能安全点。
除了义务修路,鲁邦年还是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内近来因出新维修等施工项目不断,常有居民与施工方产生矛盾,他主动上门劝解,站在不同角度理性分析,真情说服,化解了一个个矛盾与纠纷,为各类施工项目正常推进做出了不少努力。新吴家洼片区因为电压不够,原来经常停电,今年夏季小区内增设变压器,很多老百姓认为会增加辐射,鲁邦年就两边做工作,一边与施工方协调变压器摆放位置,一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好与居民的沟通工作,“政府帮我们改善居住环境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有幸福感,我就做点协助工作,尽点绵薄之力。”
成为高龄老人“守护卫士”
家门口住的都是高龄老人,鲁邦年和老伴儿就成了这些老人的“守护卫士”。门口的郭老太86岁了,行动不便,鲁邦年和老伴儿帮她买菜、交有线电视费用;皮老太突然生病了,鲁邦年赶紧帮忙联系其子女,又帮着送往医院;夏天下雨淹水,90岁的李老太家全部被淹,鲁邦年顾不上自己家里也被淹,趟着水就过去帮忙……
作为社区第五党支部书记,鲁邦年的支部有51名党员,支部里的一些年轻党员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来参加支部活动,高龄党员行动不便也不能参加活动,鲁邦年就和支部的支委一起给他们送学上门、送书上门。
其实,据了解,鲁邦年出生于1949年10月5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也已经步入了古稀之年。自己也应当被照顾,但是还要义无反顾地照顾身边的邻居,记者问他是不是挺辛苦的,他笑着摇摇头,“每一件小事都让我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是一名党员,我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党的信念。无论是对社区工作的支持,还是对邻居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