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如何深化?带着这样的思考,9月21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台盟广东省委员会主委张嘉极一行十多人,来到南京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调研。张嘉极副主席一行从鼎新桥下车,沿着运渎南岸、七家湾漫游,一边听南京好市民、七家湾民族之家书刻馆馆长袁茂林和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站长、七家湾社区主任张思远介绍各民族同胞如何作为志愿者,参与文化滴灌工程的,一边细细品味文化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发挥的滴灌作用。
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从筹建起,就精心架构工作站大党委,凝聚各方力量,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建引领、平台联动、文化滴灌、‘四维互嵌’,全域全时全民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这是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最基本的创建经验。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的载体,没有优秀文化支撑,就不可能具备由优秀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然走向没落。
近年来,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以五微文化(微地名、微文化街区、微博物馆、微文化小区、微园区街区)滴灌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运渎诗词书刻廊、七家湾南京地名谚语书刻微街区、甘雨巷金陵西门印象图、七家湾56个民族团结高地、七家湾老字号餐饮组合图、七家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馆……文化是一种正能量。
随后,张嘉极副主席一行参观了七家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馆,观看微视《石榴籽》,了解朝天宫街道如何通过“四维互嵌”模式,推进地域各民族同胞特别是在宁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开创城市社区新型民族关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