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024
post:475024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社教办编纂《朝天宫小巷故事》


“祁家面馆”的家风,是一碗碗皮肚面“煮”出来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在岁月的沉淀中馥郁芬芳。家风,既在家门之内代代传承,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

南京,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也有着“博爱之都”的美称。在这座城市里,有着无数的美好家风故事,润物细无声,大爱满金陵。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明瓦廊,有个“祁家面馆”,开了50多年,迎来送往着一拨拨上班族,目睹了新街口商圈半个世纪的浮浮沉沉。面馆的掌门人陈秀英,今年春节刚过90岁生日。50多年前,陈秀英再也想不到,一家小面馆如今竟成了南京的网红店。她再也想不到,当年为生活所迫而开张的小面馆,竟抚养了四个子女,成人成家,开枝散叶;赡养了三位老人,期颐之寿,幸福美满。她惟一知道的是,这家小小的面馆,是维系着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精神支柱、传承美好家风的“课堂”!

90岁的她,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聊起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她多次提到两个词——“善良”“感恩”。陈秀英不识字,却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着自己的子女。1968年,大女儿上山下乡当了知青;1976年,刚刚成年的儿子又参军去了部队。面馆需要人手帮忙时,陈秀英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送走了孩子们。“我们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这才有了祁家面馆。我们要懂得感恩,有国才有家。”陈秀英说。

陈秀英的大女儿祁雪梅回忆,母亲当年不光要经营店里的生意,还要照顾一家老小九口人,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自己作为家里的长女,在母亲的影响下,有空就去店里帮忙。后来弟弟妹妹都大了,理解母亲的辛劳,也都很懂事,面馆也在一家人的经营下越来越红火。如今的祁家面馆共有两层,不大,约十张桌子,一楼是开放式的厨房,坐在桌边就能看到配料煮面的整个过程。早上5点半,面馆就开门营业了,每天中午11点半至下午两点半是最忙的时候,虽说要排队等候,但客人们都觉得,能吃上一碗这里的面,值得!如今,陈秀英的儿女们都退休了,每天轮班来面馆帮忙。年事已高的陈秀英退居二线,但她每天早上依然会到面馆看一看。

祁家面馆,炉火红,汤锅沸,面条长,皮肚香……50年,弹指一瞬。50年不变的,是绵延的家风——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上和下睦,知恩图报……

岂是面条香,正是家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