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829
post:467829

访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木刻大师——袁茂林


暑假期间,有幸采访到了一位木刻大师——袁茂林老师。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刻字研究会副秘书长,非遗传承人。袁老师的工作室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七家湾社区的文化气息极浓,一进入社区,路边的木刻作品、墙上的字画等跳入眼球,大街小巷无不透露着老南京的味道。这些木刻作品都出自袁茂林老师之手,总共有20块,花了他和他的学生半年的时间。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字牌上刻着老南京地名歇后语,例如:七家湾扛毛竹——转不过弯;水西门的鸭蛋——白捡……读起来诙谐有趣,令不少人驻足品味。

袁老师花了三个月时间,冒着40度的高温,在南京甘雨巷绘制了大型壁画《金陵西门印象图》,被扬子晚报和零距离誉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那么这些木刻作品是怎么完成的呢?第一步:用毛笔将构思图写在宣纸上;第二步:成型木模;第三步:用透明纸将构思图样素描复印;第四步:把复印出来的构思图再复印到木模上;第五步:施工(粗刻、精刻、剖面、背景制作,上色)。袁老师说所有步骤当中最难也最费时的是版面设计。袁老师还介绍道:版面设计大体分为几类,有C字型、反C型、O型、Z型、U型、V型、I型、一型等等。具体我们可以从袁老师的作品中看出。刻字,是形与像的结合,是心灵手巧的创造,是行为与思想意识的碰撞,是国学文化的一种创作形式,是人、板、刀、锤合一的最高境界,是集书法、美术、美工于一体的国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