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促进全市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对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指导,培育实验典型,总结提炼课改、教改经验,研究解决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所遇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2、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立足点,开展专题研究及教研活动。德育课重点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文化课重点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和措施,专业课重点研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行动化、实践化。
3、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教研活动,加强沟通与合作、学习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工科类专业重点研究专业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服务类专业重点研究如何打造服务类专门人才,迎接南京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文化课各学科重点研究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
4、通过专题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各专业技能年段标高,强化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改革专业技能年段标高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方式。
5、在完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学课例汇编》的工作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全市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做好为期一年的语文学科和计算机专业两个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专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带领骨干教师针对当前职教教科研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争取有所突破。
2、举办新教师培训班,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规范,培养教科研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学校的岗位要求,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3、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有关要求,按专业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调研和岗位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
4、开展文化课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研讨与总结,启动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名师打造工程。
5、培养能在课程改革中挑重担、发挥引领作用的专业课骨干教师,启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名师打造工程。
6、继续做好 “教培合一”的常规教研培训工作,围绕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组织开展活动,扩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注重教研实效,提高教研质量,为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7、启动第二届“十佳双师型”教师评选工作。
(三)以竞赛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升
1、各专业通过技能竞赛,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在相关学校成立技能竞赛队,做好省技能竞赛的组织选拔和集训工作。
2、举行文化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为文化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各学科要做好竞赛的组织、辅导、培训和评比等各项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四)以科研为引领,加大教育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
1、重点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过程研究与成果应用相结合。做好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南京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研究》、中国职教学会课题《基于职业能力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个案)研究》、两个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和市级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数学模块化教学研究》、《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实践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做好课题研究交流和指导。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校教科研能力,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科研品牌。
2、加大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科研队伍的水平和素质。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课题研究的开题辅导、过程指导、交流评估等环节,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和应用水平,形成培研一体的师资培养模式。
3、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深化过程管理。建立以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学校教科室(教务处)、专业办(课题组)三级科研网络,建立科研计划报送制度、围绕科研评估细则,开展科研工作的专项研讨和交流。
4、树立成果意识,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1)开展南京市职业学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工作。
(2)举办第四届南京市职业教育论坛。
(3)举办以“社区教育发展与文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终身教育论坛。
5、构建教育科研信息服务新平台。规划组织编撰《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文摘》(暂名),通过宣传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实践、新方法,从而为广大教科研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