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德育课程考试大纲
本测试大纲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为参考教材,同时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一、测试命题原则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为主,主要测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德育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效。
坚持全面测试的原则,既测试学生的学又要测试教师的教,从知、信、行多个维度进行测试,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以此激励学生进步,鼓励教师创新教法,检测德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认知测试分为“了解”、“理解”二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够再认;“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够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并再现。
情感态度观念测试分为“体验”和“养成”两个层次。是测试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积极情绪的体验和正确态度观念的养成。
运用能力测试分为“分析判断”、“参与践行”两个层次。是测试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学科教学实效在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所以凡获得省市“三创学生”、省市“优秀学生干部”和省市“优秀团干”的学生,经申请审核属实后,可以免考,成绩认定为A。
二、测试内容及要求(1.1.1是指第1课、第1框、第1个知识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课名 |
序号 |
知识点 |
认知 |
情感态 度观念 |
运用 | |||
了解 |
理解 |
体验 |
养成 |
分析 |
践行 | |||
一、职校 启航 |
1.1.1 |
准确人生定位 |
|
√ |
|
|
|
|
1.1.2 |
职业理想的概念 |
√ |
|
|
|
|
| |
1.2.1 |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
|
|
|
√ |
|
| |
1.2.2 |
成功的方法和路径 |
√ |
|
√ |
|
|
| |
二、认识自我 |
2.1.1 |
兴趣的概念及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
√ |
|
|
|
|
|
2.1.2 |
职业兴趣的概念与类型 |
√ |
|
|
|
|
| |
2.1.3 |
职业兴趣的养成途径 |
|
|
|
√ |
|
| |
2.2.1 |
性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 |
|
|
|
|
| |
2.2.2 |
职业性格及其塑造途径 |
√ |
|
|
√ |
|
| |
3.3.1 |
能力的概念及其差异性特征 |
√ |
|
|
|
|
| |
3.3.2 |
职业能力及其分类 |
√ |
|
|
√ |
|
| |
3.3.3 |
职业能力的探索方法 |
|
|
√ |
|
|
| |
3.3.4 |
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
|
|
|
√ |
|
| |
3.4.1 |
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的概念 |
√ |
|
|
|
|
| |
3.4.2 |
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方法 |
|
|
|
√ |
|
| |
三、职业认知 |
3.1.1 |
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
√ |
|
|
|
|
|
3.1.2 |
行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
√ |
|
|
|
|
| |
3.1.3 |
行业动态与行业组织 |
|
√ |
|
|
|
| |
3.2.1 |
职业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
√ |
|
|
|
|
| |
3.2.2 |
职业的分类与职业资格 |
√ |
√ |
|
|
|
| |
3.2.3 |
专业、专业群的概念及特征 |
√ |
√ |
|
|
|
| |
3.2.4 |
专业对应的职业和产业 |
|
√ |
|
|
√ |
| |
四、生涯设计 |
4.1.1 |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意义与内容 |
|
√ |
|
√ |
|
|
4.1.2 |
职业生涯目标确立的依据和方法 |
|
√ |
√ |
|
|
| |
4.2.1 |
职业生涯目标实施举措和制订要领 |
|
√ |
√ |
|
√ |
| |
4.2.2 |
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 |
|
√ |
√ |
√ |
|
√ | |
五、就业导引 |
5.1.1 |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
|
|
|
√ |
|
|
5.1.2 |
求职心理的调适方法 |
|
|
√ |
|
√ |
| |
5.1.3 |
就业信息的收集渠道 |
√ |
|
√ |
|
|
| |
5.2.1 |
求职信的构成要件与基本规范 |
√ |
√ |
√ |
|
|
√ | |
5.2.2 |
求职简历的类型及要件 |
√ |
√ |
√ |
|
|
√ | |
5.2.3 |
职场礼仪的基本规范 |
|
|
√ |
√ |
|
| |
5.2.4 |
面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
|
√ |
√ |
|
√ |
| |
5.2.5 |
求职陷阱的形式与防范举措 |
√ |
|
|
|
√ |
| |
5.3.1 |
求职中的权利与义务 |
√ |
|
|
|
|
| |
5.3.2 |
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法定义务 |
√ |
|
|
|
|
| |
5.3.3 |
依法维权的主要途径 |
√ |
√ |
|
|
|
| |
六、创业指导 |
6.1.1 |
创业意识的要素和内容 |
√ |
|
|
|
|
|
6.1.2 |
创业品质的内容及其培养方法 |
√ |
|
|
|
|
| |
6.1.3 |
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
|
√ |
|
|
√ |
| |
6.2.1 |
创业项目的基本类型 |
√ |
|
|
|
|
| |
6.2.2 |
创业团队的一般构成要素 |
√ |
|
√ |
|
|
| |
6.2.3 |
创业资金的筹集渠道 |
√ |
|
|
|
√ |
| |
6.2.4 |
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内容和注意事项 |
|
√ |
|
|
|
√ | |
6.3.1 |
开业的基本程序 |
√ |
|
|
|
|
| |
6.3.2 |
创业风险的种类与规避办法 |
|
√ |
|
|
√ |
| |
6.3.3 |
成功创业的一般路径 |
|
√ |
|
|
√ |
| |
七、生涯发展 |
7.4.1 |
爱岗敬业的意义 |
|
√ |
|
|
|
|
7.4.2 |
提升职业素养的基本方法 |
√ |
√ |
|
|
|
| |
7.4.1 |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
|
√ |
|
|
|
| |
7.4.2 |
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时机与方法 |
√ |
√ |
|
|
|
| |
7.5.1 |
树立终身学习观 |
|
√ |
|
√ |
|
| |
7.5.2 |
终身学习的途径 |
√ |
|
|
|
|
|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名 |
序号 |
知识点 |
认知 |
情感态 度观念 |
运用 | |||||||||||
了解 |
理解 |
体验 |
养成 |
分析 |
践行 | |||||||||||
一、塑造良好形象 |
1.1.1 |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 |
√ |
|
|
√ |
|
| ||||||||
1.2.1 |
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 |
√ |
|
|
√ |
|
| |||||||||
1.2.2 |
提高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
|
|
|
√ |
|
√ | |||||||||
二、展示职业风采 |
2.1.1 |
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 |
√ |
√ |
|
|
|
| ||||||||
2.1.2 |
塑造自我良好的职业形象 |
|
|
|
√ |
|
√ | |||||||||
2.2.1 |
职业礼仪的作用 |
|
√ |
|
|
|
| |||||||||
2.2.2 |
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
|
|
|
√ |
|
√ | |||||||||
三、感受道德之美 |
3.1.1 |
道德的含义、特点 |
√ |
|
|
|
|
| ||||||||
3.1.2 |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
|
√ |
|
|
|
| |||||||||
3.1.3 |
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
√ |
|
|
|
| |||||||||
3.2.1 |
道德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
|
√ |
√ |
|
|
√ | |||||||||
四、恪守职业道德 |
4.1.1 |
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 |
√ |
√ |
|
|
|
| ||||||||
4.1.2 |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
|
√ |
√ |
|
|
| |||||||||
4.2.1 |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
|
√ |
√ |
|
|
| |||||||||
4.3.1 |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
|
√ |
√ |
|
|
| |||||||||
五、提升道德境界 |
5.1.1 |
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
√ |
|
|
|
|
| ||||||||
5.1.2 |
慎独和内省 |
√ |
√ |
|
|
|
| |||||||||
5.2.1 |
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
|
|
|
√ |
√ |
√ | |||||||||
|
六、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
6.1.1 |
增强规则意识 |
|
|
√ |
√ |
|
|
| ||||||
|
6.1.2 |
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
√ |
|
|
|
|
|
| |||||||
|
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 |
|
√ |
|
|
|
|
| ||||||||
|
6.1.3 |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
|
√ |
|
√ |
|
√ |
| |||||||
|
6.2.1 |
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6.2.2 |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
|
|
|
√ |
√ |
√ |
| |||||||
|
6.2.3 |
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 |
|
|
√ |
√ |
|
|
| |||||||
|
七、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
7.1.1 |
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
|
√ |
|
|
|
|
| ||||||
|
7.1.2 |
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
√ |
|
|
|
|
|
| |||||||
|
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
|
|
|
√ |
|
√ |
| ||||||||
|
7.2.1 |
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 |
|
√ |
|
|
|
|
| |||||||
|
涵养爱国情感 |
|
|
√ |
√ |
|
|
| ||||||||
|
7.2.2 |
理解我国宪法的保障人权原则 |
|
√ |
|
|
|
|
| |||||||
|
7.2.3 |
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
|
|
√ |
√ |
|
|
| |||||||
|
八、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
8.1.1 |
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
|
|
√ |
√ |
|
|
| ||||||
|
8.1.2 |
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 |
|
√ |
|
|
|
|
| |||||||
|
8.1.3 |
了解如何实现程序正义 |
√ |
|
|
|
|
|
| |||||||
|
8.2.1 |
了解诉讼外解决纠纷的方式 |
√ |
|
|
|
|
|
| |||||||
|
8.2.2 |
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 |
√ |
|
|
|
|
|
| |||||||
|
8.2.3 |
增强证据意识 |
|
|
√ |
√ |
|
|
| |||||||
|
|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
|
|
√ |
√ |
| |||||||
|
九、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9.1.1 |
了解违法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
√ |
|
|
|
|
|
| ||||||
|
9.1.2 |
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 |
√ |
√ |
|
|
|
|
| |||||||
|
9.1.3 |
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
|
√ |
|
|
|
|
| |||||||
|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
|
|
√ |
|
√ |
| ||||||||
|
9.2.1 |
认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
|
√ |
|
|
|
|
| |||||||
|
9.2.2 |
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
|
√ |
|
|
|
|
| |||||||
|
9.2.3 |
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
|
|
√ |
√ |
|
√ |
| |||||||
|
十、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
10.1.1 |
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 |
√ |
|
|
|
|
|
| ||||||
|
10.1.2 |
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
|
√ |
|
|
|
|
| |||||||
|
10.2.1 |
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 |
√ |
|
|
|
|
|
| |||||||
|
自觉预防犯罪 |
|
√ |
|
|
|
|
| ||||||||
|
10.2.2 |
理解正当防卫的条件 |
|
√ |
|
|
|
|
| |||||||
|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的犯罪作斗争 |
|
|
√ |
√ |
|
√ |
| ||||||||
|
10.2.3 |
与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
|
|
√ |
√ |
|
√ |
| |||||||
|
十一、 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
11.1.1 |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和特征 |
√ |
|
|
|
|
|
| ||||||
|
11.1.2 |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 |
√ |
|
|
|
|
|
| |||||||
|
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 |
|
√ |
|
|
|
|
| ||||||||
|
11.1.3 |
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
|
√ |
|
|
|
|
| |||||||
|
11.1.4 |
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
|
|
√ |
√ |
|
|
| |||||||
|
11.2.1 |
了解人身权的类型 |
√ |
|
|
|
|
|
| |||||||
|
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
√ |
|
|
|
|
|
| ||||||||
|
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
|
|
√ |
√ |
|
√ |
| ||||||||
|
11.2.2 |
意识到生命健康权是人身基础权利 |
|
|
√ |
√ |
|
|
| |||||||
|
11.2.3 |
了解保护姓名权与肖像权的相关规定 |
√ |
|
|
|
|
|
| |||||||
|
11.2.4 |
增强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识 |
|
|
√ |
√ |
|
|
| |||||||
|
11.3.1 |
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
|
|
懂得侵害财产所有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
√ |
|
|
|
|
|
| |||||||
|
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
|
|
|
|
√ |
√ |
| ||||||||
|
11.3.2 |
了解用益物权概念和类型 |
√ |
|
|
|
|
|
| |||||||
|
11.3.3 |
了解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类型 |
√ |
|
|
|
|
|
| |||||||
|
11.3.4 |
了解相邻关系的相关规定 |
√ |
|
|
|
|
|
| |||||||
|
增强尊重不动产相邻方,依法合理处理相邻关系的意识 |
|
|
√ |
√ |
|
|
| ||||||||
|
11.4.1 |
了解合同的概念、订立程序和形式 |
√ |
|
|
|
|
|
| |||||||
|
11.4.2 |
了解合同的一般条款 |
√ |
|
|
|
|
|
| |||||||
|
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 |
|
|
|
|
√ |
√ |
| ||||||||
|
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
|
|
|
|
√ |
√ |
| ||||||||
|
11.4.3 |
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 |
|
√ |
|
|
|
|
| |||||||
|
11.5.1 |
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 |
√ |
|
|
|
|
|
| |||||||
|
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 |
|
|
√ |
√ |
|
|
| ||||||||
|
11.5.2 |
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
|
√ |
|
|
|
|
| |||||||
|
增强承担对家庭、对家人责任的意识 |
|
|
√ |
√ |
|
|
| ||||||||
|
十二课、依法进行生产经营 |
12.1.1 |
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 |
|
|
√ |
√ |
|
|
| ||||||
|
12.1.2 |
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
|
|
|
|
√ |
√ |
| |||||||
|
12.1.3 |
了解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 |
√ |
|
|
|
|
|
| |||||||
|
12.1.4 |
了解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
√ |
|
|
|
|
|
| |||||||
|
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
|
|
|
|
√ |
√ |
| ||||||||
|
12.2.1 |
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和程序 |
√ |
|
|
|
|
|
| |||||||
|
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 |
|
|
√ |
√ |
|
|
| ||||||||
|
12.2.2 |
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 |
|
√ |
|
|
|
|
| |||||||
|
12.2.3 |
理解企业须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
|
√ |
|
|
|
|
| |||||||
|
12.3.1 |
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其原因 |
√ |
|
|
|
|
|
| |||||||
|
12.3.2 |
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 |
√ |
|
|
|
|
|
| |||||||
|
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
√ |
|
|
|
|
| ||||||||
|
12.3.3 |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
|
√ |
√ |
|
|
| |||||||
|
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自觉抵制环境违法行为 |
|
|
|
|
√ |
√ |
| ||||||||
|
12.4 |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 |
√ |
|
|
|
|
|
| |||||||
|
12.4 |
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
|
|
√ |
√ |
|
√ |
| |||||||
(三) 《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名 |
序号 |
知识点 |
认知 |
情感态 度观念 |
运用 | |||
了解 |
理解 |
体验 |
养成 |
分析 |
践行 | |||
一、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
1.1.1 |
商品的基本属性 |
√ |
|
|
|
|
|
1.1.2 |
货币的基本职能 |
|
√ |
|
√ |
√ |
| |
1.2.1 |
影响价格的因素 |
√ |
|
|
|
|
| |
1.2.2 |
价值规律的作用 |
|
√ |
|
|
√ |
| |
1.3.1 |
常见的消费心理 |
|
√ |
|
|
√ |
| |
1.3.2 |
科学的消费观 |
|
√ |
|
√ |
|
√ | |
二、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
2.1.1 |
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
√ |
|
|
|
|
|
2.1.2 |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
|
√ |
|
|
|
| |
2.2.1 |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
|
√ |
|
√ |
|
| |
2.2.2 |
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
|
√ |
|
√ |
|
√ | |
三、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
3.1.1 |
我国的分配制度 |
|
√ |
|
|
|
|
3.1.2 |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
√ |
|
|
√ |
| |
3.2.1 |
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
√ |
|
|
|
|
| |
3.2.2 |
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
|
√ |
|
|
|
√ | |
3.3 |
投资理财 |
|
√ |
|
|
√ |
√ | |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4.1.1 |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
√ |
|
|
|
|
4.1.2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
√ |
√ |
|
|
| |
4.2.1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
√ |
|
|
|
| |
4.2.2 |
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
|
√ |
|
√ |
√ |
√ | |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5.1.1 |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
√ |
|
|
|
|
|
5.1.2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
|
√ |
|
|
|
| |
5.2.1 |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
√ |
|
|
|
|
| |
5.2.2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
√ |
|
|
|
| |
六、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6.1.1 |
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
√ |
|
|
|
|
|
6.1.2 |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
√ |
|
|
|
|
| |
6.2.1 |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
|
√ |
|
|
|
| |
2.3.3 |
增强风险意识 |
|
√ |
|
√ |
|
| |
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7.1.1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
√ |
|
|
|
|
|
7.1.2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
|
√ |
|
|
|
| |
7.2.1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
√ |
|
|
|
|
| |
7.2.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 |
|
|
|
|
| |
7.3.1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
√ |
|
|
|
|
| |
7.3.2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
√ |
|
|
|
| |
7.4.1 |
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
|
√ |
|
|
|
| |
7.4.2 |
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
|
√ |
|
|
|
√ | |
八、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
8.1.1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
√ |
|
|
|
|
8.1.2 |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
|
√ |
|
|
|
| |
8.2.1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
√ |
|
|
|
| |
8.2.2 |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
|
√ |
|
|
|
| |
九、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
9.1.1 |
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
√ |
|
|
|
|
|
9.1.2 |
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
|
√ |
|
|
|
√ | |
9.2.1 |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
√ |
|
|
|
|
| |
9.2.2 |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
|
√ |
|
|
|
√ | |
十、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10.1.1 |
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
|
√ |
|
√ |
|
√ |
10.1.2 |
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
|
√ |
|
|
|
| |
10.2.1 |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
|
√ |
|
|
|
√ | |
10.2.2 |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
|
√ |
|
|
|
√ | |
十一、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
11.1.1 |
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 |
|
√ |
|
√ |
|
|
11.1.2 |
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
|
√ |
|
√ |
|
√ | |
11.2.1 |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
√ |
|
|
|
|
| |
11.2.2 |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 |
|
√ |
|
|
|
| |
十二、关注改善民生 |
12.1.1 |
教育是兴邦之本 |
√ |
|
|
|
|
|
12.1.2 |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
|
√ |
|
|
|
| |
12.2.1 |
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 |
√ |
|
|
|
|
| |
12.2.2 |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
|
√ |
|
|
|
| |
十三、建设和谐文化 |
13.1.1 |
文化的多样性 |
√ |
|
|
|
|
|
13.1.2 |
建设和谐文化 |
|
√ |
|
|
|
√ | |
13.2.1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 |
|
|
|
|
| |
13.2.2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
|
√ |
|
√ |
|
√ | |
十四、构建和谐社会 |
14.1.1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
|
√ |
|
|
|
|
14.2.1 |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
|
√ |
|
√ |
√ |
√ | |
14.2.1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
√ |
|
|
|
|
| |
14.2.2 |
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
√ |
|
√ |
|
√ |
三、测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测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题型为:分为单选题(20%)、判断题(20%)、辨析题(20%)、情境分析题(40%)等四种题型。
2.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目标三个不同纬度的测试,其所占的比例为:认知占30%,情感态度与观念占30%,运用占40%;试卷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易、较难、难4个等级,容易占30%,较易占40%,较难占20%,难占10%。
3.四门德育必修课总分值为100分,根据课程所含知识含量和授课的实际情况,分数分配比例如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为20分,职业道德与法律为30分,经济政治与社会30分;哲学与人生20分。
4.学生统一参加测试时间为第四学期
四、测试试卷示例
2013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学科水平测试卷(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瓜每斤1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现在有很多地方把秋季的水果利用冷库保鲜,到春节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出许多倍。这种现象说明( )
A、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
B、价格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C、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价格
D、价格的变化是由技术决定的
3、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D、按技术要素分配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在全国所有的地方都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资产必须在各个经济领域保持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4.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三、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本部分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41、“物以稀为贵”,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42、企业之间的竞争靠的都是高学历人才,职校毕业生的素质高低不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四、情境分析题 (共40分,涉及四门德育必修课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共计8-10问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小汤被学校安置在一家大酒店客房部实习,她看到在餐饮部、咖啡厅、前台实习的同学,身着漂亮的时尚套装,而自己穿的却是土黄的工作服和老气的黑布鞋,感到十分失落。
小汤工作的楼层在第三十层,是供外宾专用的客房,在校时练成的外语口语,既让小汤与外宾能够顺畅的进行交流,又让她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她一方面利用闲暇的时间充电,一方面抓紧机会,尽量多与外宾交流。不久,部门主管惊喜的发现身边有一个口语娴熟的小姑娘,就让她参与处理有关外宾的事务,还让她培训本部门的同事,这让小汤把以前的失落抛到了九霄云外。
小汤精湛的口语、积极地工作态度和骄人的业绩引起了酒店领导的重视,不但提前签约成为正式员工,而且很快就升任领班。
分析回答:
45.商务英语专业的小汤去客房部实习,由失落的客房部实习生,变成了正式员工,又变成了领班。你的职业生涯近期目标是什么?你估计在实现近期目标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小汤的经历对你规划和管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启示?
46.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请你结合小汤的事例,运用相关哲学原理说说这句话的合理之处。
47、酒店服务业是属于什么产业?你自己所学专业又属于什么产业?我们国家对你所学专业的产业政策是怎样的?这对你就业带来了那些机遇与挑战?
48、如果小汤和酒店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但是工作了两年后,小汤想到香港的酒店去工作,这时她应该如何与酒店终止劳动合同?她可能会承担什么责任?
方案负责人: 南京职教教研室胡卫芳
本测试方案考试内容及要求执笔者为:南通朱灿明、常州陈红 邱逸峰 、南京黄欢,其余部分执笔者为胡卫芳。南通的俞华,南京的冯冬梅老师参与了方案的论证研讨,并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参考。